4亿授信落地牛在线
3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获批
127亿投资布局
34个美丽工程启动
花都迎来全域美丽升级
2025年2月,建设美丽中国先行镇工作实施方案发布会暨投融资合作项目签约活动在赤坭镇竹洞村举行,《广州市花都区全面推进赤坭镇建设美丽中国先行镇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的名义正式印发,推动总投资额超5.22亿的“美丽花都”暨全域土整项目获国开行4亿授信,纵深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日前,花都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顺利通过审查,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同意。花都区共获批3个方案:广州市花都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广州市花都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炭步镇单元)、广州市花都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赤坭镇单元)。
美丽赤坭先行镇共部署总投资超127亿共34项目美丽工程牛在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重点部署的项目之一。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实现集约发展、产业融合、民生改善与生态增效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推动花都区城乡融合发展,助力花都区探索美丽中国建设新路径。

花都区以耕地保护为切入点,创新打造“政府主导+国企实施”全流程管护模式,通过科学划定56个耕地集中整治区和3个生态农业示范区,实现粮食安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多元共赢。该模式预计新增耕地9137亩,其中花东镇整治区与花山镇高标准农田工程通过田块整合、土壤改良等举措,不仅可新增耕地1280亩,更带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这一创新实践既能守住耕地红线、筑牢生态基底,又能通过土地集约化利用为城乡融合发展腾挪空间,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案例。

在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引领下,广州市花都区以“土地增值、村民增收、集体增效”为三维目标,创新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村民受益”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通过“区、镇、村、企”多元协同破解城乡要素流动壁垒。

蓝田村蓝田紫林项目牛在线

以蓝田村为例,该村创造性采用“点状供地+预支留用地”复合模式,依托“山、水、林、田、花”生态本底,有机串联蓝田古村风貌带、现代农业体验带与九曲画廊生态观光带,形成全域生态产业廊道。另外一方面,通过引入蓝田紫林童心世界等乡村产业项目,创新打造农旅融合小集市,该项目不仅成为广州市审批效率最高的点状供地典范,更实现了生态资源向产业资本的转化——既保留了岭南乡村肌理,又激活了土地要素活力,使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创业、股份分红等多重渠道共享发展红利。这一实践生动诠释了生态价值的转化路径,为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升级”三位一体的花都方案。

花都区创新采用“地质治理—生态重建—产业赋能”全链条修复模式,通过阶梯式复绿技术治愈裸露岩壁,在保留工业遗迹独特肌理的基础上,利用矿坑积水区建成美丽湖泊,让工业伤疤成为讲述人与自然和解的活态博物馆。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整合历史矿湖及周边共300亩土地,建成5.3公里环湖碧道,打造出环境优美的竹洞湖景区。

赤坭镇竹洞湖前后对比图

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弃采石场,如今已蜕变为草木葱茏、碧波荡漾的生态综合体;同时,村里引入美丽赤坭先行镇部署的重点项目——竹洞村生态文旅项目,使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价值转换的标志性成果。

花都湖前后对比图

花都湖所在区域是昔日新青水泥厂及采石遗址,花都区通过新街河河道综合整治及环境建设工程为依托连通花都湖湖体、新街河干支流等水系,构建“源头截污-过程净化-末端调蓄”三级体系,将这片荒蛮滩涂改造成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同时拟通过“国际大师操刀+工业遗址活化”将原新青水泥厂现存36栋工业建筑“变身”世界级文化地标,书写一部工业遗迹生态修复的生动教科书。
花都将以美丽中国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土地增效”与“生态增绿”同频共振,奋力实现“产业升级”与“村民共富”双向奔赴,以青山为笔、绿水为墨,继续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绘就美丽中国底色。
来源: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花都分局、广州市环保宣教中心
编辑:花三文牛在线
亿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